“以房养老”是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一种养老模式,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各国特色不同的“以房养老”实践中,“反向抵押贷款”,也使用多。它早源于荷兰,发展成熟、代表性的当属美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开始出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贷款产品种类也较多,定期年金、住房使用期年金、分期递增年金、信贷额度等支付方式都已出现,贷款利率包括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不过,其前期发展比较缓慢,并没有开展多少实质性的业务。
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压力增大,美国政府开始关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并通过《1987国家住房法案》。198几年,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尝试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证券化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住房反向抵押产品的流动性,减少了这一产品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的弊端。此后,“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美国大规模推广,并有公共保险部门提供的保险。证券化及公共承保等措施的推行,促进了这一市场的初步发展。
本世纪初,“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高速发展。200几年后,美国次贷危机并未对其产生太大冲击。
“以房养老”风险几何?
从发达国家“以房养老”的经历看,“以房养老”要推广,需要为老人提供可靠的保障,灵活的放款和赎回安排,而这离不开政府的保险和背书。但是,由于此类贷款周期长、风险大,如何防控政府保险背后的风险,尤其当一国经济遭遇重大危机、违约事件大量出现时,依然值得警惕和探索。
以美国为例,201较快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下属的共同抵押基金亏空163亿美元,其中“倒按揭”贷款“贡献”52亿美元。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房价大跌,经济陷入衰退,大批老人的生活和经济状况发生显着变化,违约事件大量增加,作为贷款的保险方,该基金大量失血。
为此,去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反向抵押稳定法》,该法授予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就老人办理“倒按揭”贷款进行重大调整的权力。9月初,修改方案下发能办理此类贷款的金融机构。新的方案旨在降低老人未来违约的风险,主要措施包括减少金融机构放款方式和利息差别,限制年内的放款金额,并新增一个第三方托管账户用于支付物业税和保险费等。
所有采取“以房养老”的发达国家,都拥有由公共财政支持的良好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以房养老”只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