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生活了将近30年,除了探亲访友旅游度假,一直住在东海岸。两个孩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也是在东岸。但是他们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都跑到西海岸读研,结果就留在了那边,再也不愿意回到东岸来,我们也只好搬过去。说起来,还是因为老有所依的思维根深蒂固。在母国至亲可能散居各地,不一定非得与子女同城,而许多代移民在国外是单打独斗,面临退休时,与子女做近邻往往是无奈的选择。
首先一个也是明显的差异,就是西海岸有大量来源于西班牙语的地名。大到州名县名小至街道社区,很多都是不熟悉的西语。例如,凡是看到以el, al, los或las等开头的,一定都是西语地名,因为它们是西班牙语的定冠词。而在地名前冠以大写的San,不用英语的Saint,则是为了纪念西班牙传教士当中的圣徒而命名的。这些地名越靠近墨西哥就越多,往北就逐渐减少,以加州为多,圣地亚哥(San Diego)、旧金山(San Francisco)和洛杉矶(Los Angeles)就是其中的几个,还有像许多地方都有的通衢大道El Camino,渔人码头所在的码头大街The Embarcadero等等,不胜枚举。
地名的不同是历史演化的反映。美国东海岸是以英国移民为主发展起来的,而早期来西海岸的是寻宝的西班牙人,后来则成了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墨西哥的一部分,所以保留了许多西班牙文化传统。在欧洲,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因为比利牛斯山脉的阻隔,语言文化与欧陆其他地区特别是英吉利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这片土地纳入美国版图之后,西语系文化在这里依然根深叶茂。
正因为如此,这里与美国的以英国和欧陆为主体的主流文化有一定的距离,它更加具有包容性,来自其他地域的人们会感觉比较容易融入当地生活,一个少数族群甚至可能会在社区乃至区县成为地方事务的主角。拿华人来说,加州华裔从政的就大大超过其他地方,前任驻华大使骆家辉也是从西雅图和华盛顿州起家的。
这里的族群关系和东海岸及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其独特的一面,即少数族裔既有共同利益,也会产生矛盾。就拿平权法案的实施来说,西岸特别是加州,亚裔因为独特的文化传统,在就学等方面就和西裔发生矛盾,以至于有很大的压力要对亚裔学生就读州立大学的比例加以限制。
总体上来说,西海岸的文化氛围对新移民更加具有吸引力。不仅是自从民权运动以来逐渐形成的现代“政治正确”观念,就连衣着穿戴等,东西海岸的人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当脸书(Facebook)的创始人和执行长扎克伯格穿着连帽衫与华尔街衣冠楚楚的投资人会面时,激起的不只是媒体的头条新闻和网上疯传,在更深层次上反映的是两岸人们对于生活与成功的认同方式,一边是较多地与家族历史和本人资历等社会地位因素联系在一起,另外一边看重的则是个人和自己,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我就是我。
这是对那些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来说的,更多的普通人则反了过来。东海岸的年轻人较为愿意闯荡独立生活,而西海岸特别是拉丁裔和亚裔新移民,抱团取暖现象则更加常见,当然这里也不排斥有移民历史长短的因素。
与此相关,东西海岸的人们生活节奏也不一样。在纽约、波士顿等中心城市,除非是观光客,人们的步伐比起西岸来明显要快,就连许多民调认为与东海岸城市为接近的旧金山也是这样。这一比较在硅谷等地当然不尽适用,但是那里的企业比起东部来,更加注重员工的工休和工余休闲,把它当作吸引人才和激励创新思维措施的组成部分。
以上这些在两岸的大小报纸和出版物上也有所反映。“生活科学”(Live Science)网站曾经做过统计,发现波士顿环球报(BostonGlobal)对历史、传统和社区的报道篇幅明显多于西部,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则对科技发展、应用创新和新潮人物的关注较多。
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直接的是,西海岸各地征收的州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房产税等明显高过美国其他地区,例如现在我家每年要缴纳的房产税,是原来在华盛顿郊区的一倍。地方税多,州县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较多,弱势群体、低收入人群可以享受到较好的救济和照顾。也就是说,西海岸各地政府管的事相对要多一些,政府花销也大一些,因此也引起人们关注。例如加州的政府员工薪酬就相当高,在201较快全州有104位公务员年薪超过欧巴马总统,旧金山湾区就有4位县市首脑或消防局长的年薪超过40万美元。不仅是政府高官,普通员工的工资也很不错。不少部门还有优厚的加班工资,有的一年拿到的加班费可以超过底薪。即便是体力活承包出去,给的薪酬也很好。